2023-11-15 15:35:00 作者: 来源:慈善公益报 责任编辑:陈娜
|
11月4日晚,嘉善西塘,火树银花,盛况空前。由中华慈善总会主办,深圳市社会公益基金会协办、淘宝(中国)软件有限公司支持的首届非遗国风双创活动(2023)暨中国公益慈善项目大赛(第十一届)·非遗文创专题赛道成果发布会在浙江嘉善历史文化名镇西塘古镇华彩举行。活动以“非遗国风赋能美好生活”为主题,现场发布了孙贵填、肯逊、叶露、潇界喜衣、静还决、如梦霓裳、青茑裳、钱香、与禧、华绛东方等11组团队以汉服与非遗元素创意设计制作的17组参评作品。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咨询委员会主任、原文化部副部长励小捷出席活动并致辞。他说:“让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当代人的生活,是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渠道。而西塘汉服文化周活动在这方面作了许多创新与成功的探索,意义深远。汉服是中华服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汉服制作为代表的中国传统工艺和非遗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生活样式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所独创的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文明秩序。今天,这么多青年人欢聚于此,穿着自己心仪的各式汉服,既表现了他们对多彩生活的美好追求,也说明了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高度认同。”他希望能有更多有识之士循着汉服文化大众化、时尚化的思路,让中华传统文化,如茶文化、酒文化、书房文化、礼仪文化等得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通过多种方式、多种应用场景进入当代人的生活。 由“中国十佳时装设计师”孙贵填领衔的设计师群体为本次活动推出了独具魅力与生命力的服装服饰作品。多年来,设计师们扎根国家级贫困县和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挖掘保护、收集整理众多富有价值的传统工艺和非遗资源,通过传统工艺的现代化改造助力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在这一丰富多彩的实践过程中,中华慈善总会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与专业公益机构和设计师团队开展密切合作,以各地非遗文化为支点,通过慈善、科技、艺术、市场元素的有机结合,建立起由当地历史人文传统内生而成的高质量、可持续乡村文化振兴模式。为此,非遗国风双创活动项目专家组深入全国各地乡村振兴帮扶县,调研、发现并确定开发重点,组建高水平产品研发团队,构建多方参与、协同创新的工作机制,快速推动项目落地。同时广泛开展基础培训活动,从创意设计、工艺改进、质量监督、供应链管理、品牌资源对接、市场渠道拓展等方面,为当地工匠及相关从业者传授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赢得当地政府及社会各界的一致赞誉。 孙贵填为此次活动专门创作了“肯逊”品牌旗下和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孙贵填”两大系列“非遗+汉风”主题作品。他表示:“对于非遗工艺我一直深存敬畏之心,而对慈善公益我则始终抱有热衷之情。”他谈起自己在新疆尼勒克县采风调研时与当地非遗文化的结缘。“这是一种双向发现与相互致敬。从那里我学到了许多古老的技艺,从他们的创作过程中获得灵感。”他也请尼勒克县非遗创承人和工匠观摩了中国国际时装周上自己的“哈萨克•之旅”大秀。“这种交流的核心就是通过服装艺术与商业的方式赋能与带动非遗工匠,使他们成为文化自信的践行者、乡村振兴的新力量、中国故事的讲述者。” 本次活动主要策划人、中华慈善总会智慧社区服务孵化器执行主任彭建梅表示,非遗国风双创活动的成功举办为慈善与非遗的融合打开了一道新的大门。今后,项目还将继续深化下去,在非遗文化传承、慈善公益组织、传播推广平台、设计制作团队等资源之间实现深度结合。一是进一步挖掘非遗创承人与非遗工匠们的文化、技术价值,通过工艺比赛、作品参展等方式树立标杆,推出榜样,同时也将积极改善非遗传承地工艺发展环境,激发人们的内生动力。二是进一步助推非遗传承人与品牌设计师建立长效结对帮扶机制,培育联名品牌产品,形成一定的市场效应。三是进一步拓展社会支持渠道,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支持非遗传承人能力提升,长久谋划、就地发展,成为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创新力量。 淘宝(中国)软件有限公司为本次活动特别开辟了“非遗国风节”专区,推广非遗国风品牌,为“非遗好物”搭建市场通路,助力中华传统工艺的当代应用。淘宝服饰总经理看山表示:参与慈善公益事业是企业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也是淘宝服饰一直的坚持。通过本次线下活动的成功举办,我们再次看到了非遗文化与时尚文化紧密结合的无穷魅力和巨大发展前景。淘宝服饰一直伴随着汉服文化的复兴,从汉服到新中式,越来越多的原创品牌在这里荣发滋长。随着华服日常化成为一种新趋势,未来必定会有更多单品服装像旗袍、马面裙一样流行起来,成为经典。今后,淘宝服饰仍将会支持并参与非遗国风双创活动,助力其成为“慈善+非遗”的品牌项目。 中华慈善总会宣传部副部长李希金、中华女子学院文化传播与艺术学院院长王露、深圳市社会公益基金会代理秘书长项先冬等出席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