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蒲光:强化政治引领 坚持创新发展切实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慈善力量

2023-12-28 17:19:35  作者:   来源:慈善公益报   责任编辑:陈娜

强化政治引领 坚持创新发展

切实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慈善力量

——中华慈善总会第五届理事会第十次会议工作报告

宫蒲光

(2023年12月21日)

尊敬的各位理事、监事:

今天,我们召开中华慈善总会第五届理事会第十次会议。下面我进行工作报告,请予以审议。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病毒感染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我国发展面临的形势错综复杂,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全面深化改革,推动逆势而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出坚实步伐。在这一年里,中华慈善总会在民政部坚强领导下,在理事会成员通力合作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鼎力支持下,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恪守稳中求进的总基调,积极践行慈善组织宗旨使命,开拓进取、砥砺奋发,在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改善保障民生等方面展现担当、主动作为,各项工作稳中有进、量质齐升,为促进新时代慈善事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据初步统计,总会共接收社会捐赠款物价值58.99亿元,同比增长20.17%,其中货币资金10亿元,同比增长63.97%,接收物资捐赠收入价值48.99亿元,同比增长13.96%;同期,发放社会捐赠款物价值45.39亿元,全年款物支出占当年总收入的76.95%,全年支出符合法定要求。总会的“幸福家园”村社互助工程荣获2023年民政部颁发的“中华慈善奖”。

与此同时,总会携手全国各级慈善会,勠力同心、勇毅前行,在继续合作开展“患者援助”“微笑列车”“一张纸献爱心”等传统品牌项目的同时,进一步拓展包括“幸福家园”在内的一系列新的慈善项目,形成了覆盖全国的爱心帮扶网络。此外还合作举办了中华慈善论坛、长三角慈善论坛、沿黄九省慈善论坛等慈善文化宣传活动,营造了浓厚的慈善氛围,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据不完全统计(至11月底),仅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的各级慈善会等58家会员单位,筹募款物价值就达89.06亿元,包括资金73.67亿元,物资价值15.39亿元,其中河南、湖北和重庆慈善总会募集款物居前三位。借此机会,我代表中华慈善总会对各级慈善会2023年度取得的可喜成绩表示热烈祝贺!对大家给予我们工作的大力支持致以衷心的感谢!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之年;对总会而言,是我们庆祝建会30周年、理事会换届、迎接新一轮社会组织评估的三件大事之年。2024年总会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发展大局,继续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强化政治引领,以庆祝建会30周年为契机总结过去、谋划未来,以理事会换届为新起点进一步健全治理结构、提高治理能力,以社会组织评估为抓手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提升管理效能,扎实推进总会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新的慈善力量。

下面,我从五个方面回顾总结中华慈善总会2023年的主要工作,并对2024年的工作任务进行安排部署。

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牢牢把握总会工作的政治方向

党的十八大特别是十九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对慈善事业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将慈善事业作为我国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实施第三次分配的主要方式、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为慈善事业赋予了新的战略定位和职责使命。我们始终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统一思想指导行动,牢牢把握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正确方向。

2023年,中华慈善总会始终抓住思想政治建设不放松,在政治引领慈善事业发展上迈出了坚实步伐。

(一)强化理论学习,坚定政治方向。总会严格落实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和“第一议题”等理论学习制度,围绕“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主题,扎实开展主题教育,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坚持“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上走在前、作表率。总会党委领导在带头学、认真学的基础上,通过专题学习报告会和专题党课的形式交流学习体会,引导总会和全国会员单位以及部管社会组织党员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政工作的重要论述,增强党性教育,并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和《慈善公益报》发表多篇理论文章,为形成理论学习热潮产生积极作用。总会注重党建理论研究,今年成为“全国党的建设研究会”会员单位。

(二)坚持党建引领,凝聚发展力量。在部管社会组织综合党委指导下,总会党委印发《2023年党建工作要点》,严格执行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制度。在“七一”前夕,专门开展“两优一先”评选表彰,以党建促进内部管理,开展党建质量提升行动,组织党员干部参观“新时代弘扬雷锋精神”主题展、“沂蒙精神展”“古北口长城抗战纪念馆”,参加中国外文局“学习大课堂”,带领藏区受助小朋友开展“我爱北京天安门”活动,走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思想发祥地开展主题教育,以党日活动推进党建工作。在部管社会组织党组织书记年度述职中,总会被评为第一名;在部管社会组织“两优一先”评选中,总会党委被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两名同志分别被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

(三)加强党内监督,促进内部治理。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建立健全党内监督制度,建立内部风险排查与监督机制,以制度规定和工作流程管事管人管钱管物,及时排除风险隐患,确保各项工作规范运行;充分发挥纪委和监事会作用。今年开展4次专项监察工作,查找纠正项目运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切实维护捐赠人、受赠人合法权益;注重加强队伍廉政建设,强调严谨细致、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及时把捐赠人的爱心善举落实到位,营造了蓬勃向上、人人思进、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

2024年,我们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严格按照民政部党组部署安排,认真做好各项党建工作。

(一)深入学习习近平关于民政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民政部通知要求,组织全体党员和广大员工采取多种形式,深入持久地学习习近平关于民政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政工作特别是慈善事业重要论述的丰富内涵、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坚持在学习中坚定理想信念,体悟人民情怀,掌握科学方法,强化实干担当,切实把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转化为推动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政治保障。

(二)坚持学好用好党的创新理论成果。继续加强理论武装,通过开展专题党课、党日活动、“联学联建”等形式,组织党员干部和广大员工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民政部重要文件精神,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上下功夫,引导大家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将讲党性讲政治要求落实到具体工作中,成为推进工作的强大动力,力争在慈善工作具体实践中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三)持之以恒抓好党建工作。要认真落实党中央对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要求,扎实做好日常党建工作。要按照党委、纪委、支部的组织原则和议事规则办事,强化总会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要严格落实“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和谈心交心等各项制度,做好经常性思想政治工作;要注重发挥群团组织的作用,把工会、共青团、妇联组织紧紧团结在党组织周围,带领大家共同为慈善事业贡献力量。

二、坚决响应党的号召,服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充分发挥慈善事业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作用

2023年,中华慈善总会紧紧围绕党和国家重大战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对接慈善资源、凝聚社会力量、扩大筹募力度,切实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在助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创新、推进共同富裕等方面彰显了总会作为全国慈善组织排头兵的示范引领作用。

(一)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成效显著。主要抓了以下几项工作:一是联合全国各级慈善会,继续重点打造“幸福家园”村社互助工程。启动全国联动示范县创建工作,专门举办了4次全国片区性推进培训会,培训业务骨干3200人次。项目累计筹款18.4亿元,2023年筹款3.15亿元,受益村社44223个,现已成为慈善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品牌项目。二是按照民政部要求做好定点帮扶工作。联合之江生物、波司登公益基金会、拜耳医药保健、江苏启东盖天力药业等爱心企业,持续对江西省莲花县、遂川县、兴国县投入款物500多万元,救助帮扶因病困难家庭,受到民政部肯定。三是深入开展“善建家园”项目。与建设银行合作以“金融+慈善”的模式支持乡村振兴,举办乡村带头人培训班,并捐赠2000盏太阳能路灯点亮绿色乡村。四是开展“百县乡村振兴医疗帮扶行动”。联合爱心企业向安徽、浙江等地捐赠2.48亿元医疗设备,向河北、河南等地捐赠价值2000余万元脑卒中康复设备,联合之江生物捐赠价值800余万元抗原试剂,以医疗科技助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二)援藏援疆工作扎实开展。按照中央决策部署和民政部具体要求,多措并举对口支援西藏、新疆欠发达地区,通过“患者援助”项目投入3200.19万元,救助患者2051人;通过天籁稚声项目投入300余万元,建设公益服务站,为群众免费体检;通过情暖万家项目捐赠波司登羽绒服3500件,价值457万元;通过“为了明天 关爱儿童”项目投入140万元,搭建9所关爱儿童之家;联合爱心企业捐赠价值千万元的净水器、电饭煲等生活物资;通过慈善文化进校园项目捐赠6000册《慈善读本》,通过“行走·渴望”项目向新疆西藏地区捐赠轮椅250辆。

(三)在应急救援中充分发挥应有作用。在今年多次重大灾害发生后,总会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号召,充分发挥自身平台优势,及时对接整合社会资源,第一时间开展募捐和救援。今年1月,四川甘孜州泸定县发生5.6级地震,总会及时为受灾群众筹集了羽绒服、棉被等首批慈善救援物资。7月下旬京津冀地区发生严重洪涝灾害,总会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向全社会发出驰援防汛救灾《倡议书》,总会各部门放弃暑期休假,日夜坚守岗位,积极开展募捐活动,得到社会各界特别是一些国内著名大企业和知名人士的广泛响应,共筹募专项款物价值2.67亿元,有力地支援了抗洪抢险工作;12月,甘肃省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甘肃、青海省遭受严重灾害。截至20日下午,130余人遇难、1000余人受伤,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强总理高度重视并作出重要指示,总会第一时间发出《倡议书》启动公募行动,得到社会各界爱心企业、社会组织和爱心人士的积极响应。19日,总会收到第一笔来自毛主席外孙女孔东梅任理事长的东润基金会100万元的定向捐赠,以及随后而来的奇瑞集团1200万元,李佳奇500万元还有“疯狂小杨哥”1200万元等爱心捐赠支援受灾地区。

(四)国际慈善交流合作不断深化。2月上旬土耳其、叙利亚地震发生后,总会第一时间发起公开募捐,通过大使馆向地震灾区捐赠价值2400余万元的御寒物资;协调安踏集团向国际难民事务高级专员公署捐赠价值数亿元物资,彰显了大国慈善组织的国际人道主义情怀。此外,我们还联合老挝有关部门组织开展第六届“一带一路·民心相通”学生手拉手活动,充分展现中国儿童的热情友好,增进了两国的友谊。

总的看,今年总会在服务国家战略、助力社会治理、改善民生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距离党和国家的要求、社会各界的期待还有差距。2024年,我们将继续按照中央指示精神和民政部部署安排,围绕国家发展大局开展慈善工作,为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贡献慈善力量。

(一)认真细致做好对口支援工作。继续向江西遂川、莲花、兴国三县开展定点帮扶,进一步加大援藏援疆工作力度。一方面强化现有项目救助,通过“患者援助”“微笑列车”“先心病包虫病救助”等品牌项目继续对大病患者开展救助;另一方面加大“幸福家园”村社互助工程、“善济病困”工程的辐射带动作用,在引入内地医疗资源加大援助力度的基础上,整合当地资源开展社会救助,努力开创慈善援藏援疆工作新局面。

(二)及时高效抓好应急救援工作。按照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级负责的工作机制,积极应对重大自然灾害和公共卫生事件,及时高效地开展筹募、救灾和重建工作,做到迅速响应、密切协作、公开透明,为受灾地区和群众提供及时有效的慈善救助。当前,我们要全力以赴抓好甘肃、青海等灾区的地震救援和灾后重建工作。在此,我代表总会向各理事单位和全国慈善会再次发出倡议,请大家认真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国务院号召,坚持守望相助,同心协力,抗震救灾,充分发挥慈善组织功能和特殊作用。

(三)扎实有效推进“幸福家园”村社互助工程。继续把“幸福家园”村社互助工程作为助力乡村振兴的新时代“希望工程”抓紧抓好,聚焦乡村发展面临的实际困难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着力完善社会力量帮扶长效机制,力争在困难群体帮扶、基层社会治理、乡风文明建设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不断扩大项目影响力,持续为乡村振兴赋能增效。

(四)凝心聚力抓好善济病困工程。要继续整合现有医药资源,努力引入新的合作方,做大做强“善济病困”工程。要认真落实各类药品和资金类援助项目,提高援助质量和效益,努力使困难病患群众得到精准有效的慈善帮扶,使他们切实感受到社会的关怀和慈善的温度。

三、坚持创新发展,稳步推进传统项目,大力开拓慈善业务新领域

创新是慈善事业长远发展的根本动力,慈善工作只有在守正的基础上,不断改革创新,才能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永葆事业长盛不衰、蒸蒸日上。2023年,我们勇于实践探索、注重开拓创新,在深挖传统优势项目潜力基础上,拓展了一批新的慈善项目,取得了良好成效。

传统项目稳步发展。一是在医疗救助项目方面,稳步推进格列卫、达希纳、易瑞沙、泰瑞沙、泰然新生等传统患者援助项目的同时,积极拓展“愈她身心”和“泰圣奇”慈善援助,一年之内新增捐赠药品价值10亿元,使患者援助项目在去年实现止跌企稳的良好业绩的基础上,今年实现了大幅度回升向好,扭转了2018年以来的断崖式下滑趋势。召开“微笑列车”全国性项目会议,并与微笑列车基金会达成新的为期三年的项目合作,继续加大项目推进力度;联合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筛查先心病患儿1013名,完成手术334例;联合爱心企业开展“退役军人医疗救助专项计划”,通过中华慈善总会捐赠6600万元设立“防癌抗癌专属保险”;“医路援助计划”项目募集资金891万元,救助269名患者;人人健康项目募集180万元物资,主要用于女性宫颈癌预防和治疗。二是在教育帮扶方面,开展光明之翼、中企会爱心企业家慈善、慈善文化进校园、为希望工程捐款等项目,支持穷困地区教学设施改造和救助困难学生。三是在见义勇为项目上,通过平民英雄守护、抱薪者关怀计划、关爱寻子父母等项目,筹款近500万元,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四是在养老照护服务上,通过举办培训班、学术会议、网络春晚等活动,携手爱心企业捐赠医疗设备和物资,有效助推了养老照护事业发展。

新兴项目业绩显著。一是网络募捐取得重大突破。围绕“幸福家园”村社互助工程,举办“首届中华慈善数字公益”幸福家园专场筹款活动,联动全国首批示范县,邀请120家慈善会和基金会参与,动员全国超162万人次参与捐赠,累计筹款2.6亿余元,开创了总会网络募捐的历史新高。二是慈善信托业务再创佳绩。新组建的家善委积极与捐赠方沟通对接,达成多家慈善信托协议,其中九坤暖阳慈善信托在去年捐资基础上,追加捐赠 4962.5 万元、备案规模已达 9955 万元,中航信托、元秀慈善信托、仙游一中慈善分别捐赠近300万元。目前总会慈善信托业务备案规模已逾1.1亿元,在全国慈善组织中名列前茅,展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三是大健康项目成效明显。总会即将成立的大健康专家委员会,坚持以筹备推工作、以工作促筹备,积极探索卫生健康与慈善事业发展新模式,目前接受捐赠款物价值1.4亿余元,其中联合以岭药业向首都抗疫一线捐赠价值1000万元的药品和防疫物资,向济南基层卫生院捐赠价值3000万元医疗设施,向湖南怀化地区捐赠价值5000余万元的医疗设施和软件,“红心闪闪”AED公益项目捐赠385台AED、价值近900万元,受到当地政府、慈善组织与社会各界广泛好评。此外,“干净娃娃”等近年开展的新项目也取得良好成效。四是善济病困项目有了新的进展。联合轻松集团筹款576万元,救助大病患者1073 位;联合水滴公司设立“善济病困”专题项目,在全国多地开展项目合作,取得积极进展。另外,多家爱心企业通过总会向全国多个省(自治区)乡村捐赠各类生活电器和物资,为困难群众送去了温暖。

一年来,我们在慈善项目建设上取得了显著成绩,但还有一些短板,主要是资金筹募力度有待加强,技术支持有待提升,物资捐赠规范化管理有待改进,社区慈善参与度有待提高等。2024年,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坚守慈善初心,狠抓业务主线,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推动重点项目规范发展。在充分肯定患者援助、灾害救助、幸福家园、大宗物资捐赠、网络募捐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同时,要认真吸取慈善公益界出现的负面舆情的深刻教训和我们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及风险隐患,在新的一年里,切实落实民政部关于防风险的工作要求,高度重视重点项目和重大项目风险防控工作,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规定,规范议事决策和物资捐赠工作流程;要进一步规范捐赠合作,做好捐赠人和受捐者背景调查,真正做到阳光慈善;要进一步强化法治意识,吃透政策,守住底线,推进总会重点项目管理水平稳步提升。

(二)推动优势项目持续发展。“患者援助”“先心病包虫病救助”“慈善情暖万家”“微笑列车”等传统优势项目,是总会多年积累下来的传统骨干业务,是我们慈善事业发展的“基本盘”。要认真总结近年来项目开展的宝贵经验,加强与有关方面的沟通协调,拓展项目运行领域、渠道、方式,挖掘传统项目潜力,加大优化整合力度,增强项目协同性和互补性,进一步提升传统品牌效能。

(三)推动创新项目稳步发展。要积极探索慈善项目特点规律,谋划新项目、引进新基金、培育新品牌,发展一批创意新颖、影响广泛的新兴项目。特别是对一些初见成效、前景可期的新业务,要加大综合支持、协同推进的力度。要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引导更多企业家和爱心人士设立创新性、示范性慈善项目;在善济病困项目上,要加大与合作方的协作力度,努力探索在合法合规前提下做大做强的路径;在网络募捐方面,要以组建独立运作的网络募捐部为契机,借鉴“幸福家园”村社互助工程筹款模式,理顺工作机制,科学设计募捐方式,力争形成全国慈善会联动效应;在大健康项目方面,要继续以AED红心闪闪项目、医疗物资捐赠为依托,拓展战略合作伙伴范围,加强与金融、科技等重点领域企业的沟通合作,构建多行业、多领域共同参与慈善事业的新格局。

四、立足长远发展,加强宣传联络工作,努力营造推动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社会氛围

宣传联络工作,对于弘扬慈善文化、提高中华慈善总会乃至全国慈善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拓展募捐渠道、推动新时代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2023年,总会在宣传联络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

(一)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注重打造慈善文化品牌项目。通过总会官网、微信公众号、《慈善公益报》《慈善》杂志、《中华慈善年鉴》等宣传平台,加强与学习强国、人民网、新华网等主流媒体交流合作,宣传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展示慈善行业突出成绩,产生良好社会效益。成功举办“2023中华慈善论坛”“2022年度全国慈善会榜样宣传推荐”“慈善嘉年华”“2023中华慈善晚会”等文化品牌活动,参与会员单位主办的“沿黄九省(区)市慈善工作高质量发展论坛”“推进长三角慈善一体化发展论坛”“西湖论善”等活动。在抗洪救灾工作中,通过总会媒体矩阵发布筹募与赈灾信息,在《慈善公益报》、总会官网发表稿件100余篇,助力总会筹募善款,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二)充分发挥智库作用,促进慈善文化与理论研究。发挥总会行业排头兵作用,加强慈善工作理论研究和探索,在全国性媒体发表多篇理论文章,得到各地慈善会同仁认可。注重发挥专家委员会作用,开展慈善课题研究,初步完成“中国特色慈善事业发展路径研究”“区块链在慈善事业发展中的应用问题研究”“慈善组织开展慈善信托的路径探析”等课题研究,为慈善事业创新发展提供了有益参考。

(三)不断壮大会员队伍,进一步深化与全国慈善会的交流与合作。今年总会扩大单位会员43个、个人会员2个,截至目前总会会员总数为547个(其中,单位会员527个,个人会员20个)。组织开展“2023年度中华慈善总会会员暨慈善高级人才培训会”,线上线下参训人员4000多人。举办了首期慈善资产保值增值培训,受到会员单位普遍欢迎。成立中华慈善总会志愿服务总队,研究制定管理细则规范工作,完成11支志愿服务队审核、报批和招募工作,启动“聚爱启善志愿服务行动”,为志愿者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等,志愿服务总队各项工作开局良好。

宣传和联络工作是一项基础性工作,总会在理论成果转化、文化品牌推进和会员作用发挥等方面还有待继续加强。2024年,总会将紧紧把握时代发展脉搏,坚持理论自信和文化自觉,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以下工作:

(一)始终坚持正确舆论导向。要坚持党管媒体原则,时刻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在宣传报道上与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向中央媒体、主流报刊看齐,积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工作高标准严要求,推动总会宣传工作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二)不断增强慈善文化品牌意识。要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深度打造媒体矩阵,增强宣传合力,进一步优化工作流程,继续做好“9·5中华慈善日”“中华慈善嘉年华”“中华慈善论坛”“年度全国慈善会榜样宣传推荐”等品牌活动。

(三)持续深化慈善理论研究。要组织好总会成立30周年系列庆祝活动,重点总结30年以来的成功经验和工作成绩,抓好宣传片、纪念册、成就展等工作。要进一步发挥专家委员会作用,设立专项课题,对《慈善法》修正、颁布、实施等深入进行理论研讨和贯彻落实。

(四)稳步推进联络交流工作。继续做好会员发展工作,要进一步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要进一步加强会员单位和重要合作伙伴的联络交流,整合资源、促进合作、互相借鉴,形成良性互动的慈善朋友圈,共同推进慈善事业创新发展。要继续组织总会会员单位人才培训工作,加强总会会员单位通讯员队伍建设,适时举办通讯员培训班。

五、坚持依法治善,进一步加强总会内部建设与管理

规范的内部管理是中华慈善总会慈善事业长远发展的根本保证。2023年,我们狠抓制度建设,加强员工队伍建设,提升保障能力,在建设团结和谐、奋发有为、干事创业的总会大家庭上做了积极的工作。

(一)制度建设成效显著。总会按照“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谋划,分步实施”的原则,持续推进总会规章制度建设,修订完善和新制定制度十余项,涉及总会党的建设、组织人事、内部管理、业务工作和财务管理等各个方面,初步形成了一套较为规范的工作制度与管理体系。此外,我们还积极参与《慈善法》修法工作,结合工作实际对全国人大发布的修正草案提出35条建议;参加全国人大、中国社会保障学会慈善分会组织的慈善法修正问题研讨会,参与《慈善行业标准》、慈善组织增值税研讨会和《医疗保障法》意见征询等活动,提出了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二)人才队伍建设得到加强。总会人事管理工作严格按照新出台的《人事管理规定》组织实施,在选拔招聘员工、提拔使用中层管理人员、员工日常管理等方面,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定期组织慈善业务技能培训,特别在筹备社会组织评估工作中,多次聘请专家教授进行专题辅导,提高了广大员工履职尽责的素质和能力。我们还修订完善绩效考核激励等配套制度措施,将职务晋升、工资收入与工作绩效结合起来,有效调动了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内部管理进一步规范。严格按章程制度规范内部运行,认真落实理事会、常务理事会、监事会、会长办公会制度,不断健全治理机制,提高决策科学化水平,加强监督检查,力求工作运转顺畅。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制度,账目公开透明,资金保值增值稳定,在国家多个机构专项审计中均受到肯定。坚持以党建带群建,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娱乐活动,按规定落实职工福利。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总会内部建设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综合治理水平有待提高,员工队伍整体素质与事业发展要求还有不小差距,机关作风建设有待加强,创新激励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2024年,我们将迎来新一轮社会组织等级评估、理事会换届和建会30周年庆祝活动等重大任务,我们要以这“三件大事”为牵引,进一步加强内部建设与管理,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依法办事,强化内审监督。要以社会组织新一轮等级评估工作为契机,进一步强化法律法规意识,认真学习贯彻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和各项规章制度,对照梳理总会业务流程和内部管理规定,切实用法规制度规范慈善工作全过程、全领域;继续完善现有规章制度体系,坚持以制度管人管事管钱管物,建立风险评估机制,及时排除风险隐患,加强信息披露和透明度,自觉接受社会监督,确保总会工作健康有序、稳健运行。

(二)加强队伍建设,提升工作效能。要以理事会换届为契机,筹备召开会员代表大会,进一步健全治理结构,选准配强理事、监事队伍,选准配强管理班子,优化内部机构设置,同时结合换届工作,进一步加强党委、纪委和支部建设,为慈善事业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要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大人才引进和选拔工作力度,坚持公开招聘、公平遴选、公正用人;要注重人才培养,着力提高广大员工慈善募捐、项目管理、组织实施与沟通协调等方面的能力;要进一步树立靠素质立身、凭实绩进步的用人导向,做到“人岗相适、人尽其才”,为慈善事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三)弘扬清风正气,营造良好发展氛围。要以庆祝总会成立30周年为契机,举办系列宣传活动,在总结历史经验、谋划创新发展的同时,弘扬慈善文化,传承向上向善的精神品格,不断激发员工队伍的正能量,提升总会社会形象,增强总会吸引力、凝聚力、公信力和战斗力;要坚持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规定,强化主体责任,落实“一岗双责”,领导干部率先垂范引导广大员工自觉筑牢思想防线;要完善正向激励机制,鼓励干部职工学习成才、敢干敢为,营造求真务实、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要弘扬清风正气,狠刹歪风邪气,发挥组织监督和群众监督作用。

各位理事、监事,同志们,光辉荣耀既往事,策马扬鞭奔前程!在新的一年里,让我们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团结一心,踔厉奋发,以自信自强、只争朝夕的奋斗激情,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新的慈善力量,在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伟大征程中谱写新的锦绣华章!

福建省慈善总会 版权所有 电话: 0591-87551987
闽ICP备09003705号-3
技术支持: 福建东南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